当前位置:

翻白草是中药吗?如何正确食用?

2025-09-26 14:29:03  来源:鹊医典    

导读在田间地头、路边草丛中,常能见到一种叶片背面泛白的草本植物,它就是翻白草。很多人只把它当作普通杂草,却不知这不起眼的植物,在中医里是一味有着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还能作为野菜食用。不少人对翻白草的中药属性存疑,也不清楚如何正确食用它,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认识这一“田间的药食两用食材”。

  在田间地头、路边草丛中,常能见到一种叶片背面泛白的草本植物,它就是翻白草。很多人只把它当作普通杂草,却不知这不起眼的植物,在中医里是一味有着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还能作为野菜食用。不少人对翻白草的中药属性存疑,也不清楚如何正确食用它,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认识这一“田间的药食两用食材”。

1_new.png

  翻白草是中药吗?

  翻白草是中药,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着明确的药用定位,其性味、归经、药用记载及功效应用均有权威依据,具体可从三方面展开:

  1.典籍与药典记载:明确入药,历史悠久

  翻白草在《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传统中医药典籍中均有收录,《本草纲目》称其“主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救荒本草》则记载其可“救饥”,既是药材也是救荒野菜。现代《中国药典》虽未将其列为核心常用中药,但在地方中药标准及临床实践中,翻白草仍被广泛认可为“清热解毒药”,药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干燥全草,其药用价值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尤其在清热、止血、解毒方面应用广泛。

  2.性味与归经:性寒味甘苦,主入肝肺经

  从中医性味归经来看,翻白草性寒、味甘苦,归肝、肺、大肠经。“性寒”决定了它具有清热的核心特性,能针对体内热毒、湿热引起的病症;“味甘苦”中,甘味能缓和药性、滋养阴液,苦味则能增强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归肝、肺、大肠经”说明其主要作用于肝脏(止血)、呼吸系统(清热止咳)和消化系统(止泻),能针对性调理这三大系统因热毒、湿热导致的不适,如肺热咳嗽、肠炎腹泻、血热出血等。

  3.药用形式与应用:内服外用皆可,适配多种病症

  翻白草作为中药,药用形式灵活,干燥后可煎汤内服,也可捣烂外敷(针对痈肿疮毒、皮肤溃烂),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内服时,其含有的黄酮类、鞣质等成分能被人体吸收,发挥清热、止血、止泻的功效;外用时则能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是一味“内服外用皆可”的实用药材,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或日常轻微病症的调理。

2_new.png

  如何正确食用翻白草?

  翻白草食用需遵循“去涩味、控用量、分场景”的原则,新鲜植株可作为野菜凉拌、煮粥,干燥后可泡茶、煎汤,推荐三种安全易操作的食用方式,同时明确注意事项:

  1.家常款:凉拌翻白草(清爽解腻,夏季适宜)

  适合新鲜翻白草,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且口感清爽。新鲜翻白草全草洗净(去除老根、杂质),放入沸水中焯水3-5分钟(加少许盐,去除苦涩味和潜在杂质),捞出后迅速过凉水,挤干水分,切成小段;碗中放入翻白草,加入蒜末、小米辣(可选)、1勺生抽、半勺香醋、少许香油和白糖,拌匀即可。这道菜适合夏季食用,能清热解腻,适合湿热体质人群,但需注意焯水时间不可过短,否则苦涩味残留明显。

  2.养生款:翻白草泡茶(便捷清热,日常饮用)

  适合干燥翻白草,操作简单,适合日常调理。取干燥翻白草5-8克(约一小撮),放入杯中,倒入刚烧开的沸水,盖上杯盖焖泡15分钟,待茶汤呈浅黄绿色、散发淡淡草药香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2次。若觉得味道苦涩,可加1-2颗去核红枣或少许蜂蜜(温度降至60℃以下时添加)中和口感。这道茶饮适合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时饮用,能辅助清热,缓解不适,但不建议长期连续饮用。

  3.温和款:翻白草煮粥(健脾养胃,适合虚弱人群)

  适合脾胃稍弱的人群,煮粥能中和其寒性,增强温和性。新鲜翻白草焯水后切碎,或取干燥翻白草5克研磨成粉;大米提前浸泡30分钟,放入锅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翻白草(碎或粉),继续煮10-15分钟,至粥变得浓稠;根据口味加少许盐或白糖(控糖人群省略)调味即可。这道粥品温和易消化,能在清热的同时保护脾胃,适合老人、儿童或脾胃虚弱者适量食用。


饮食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