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血压是如何引起的?高血压患者适合吃什么?

2025-10-20 13:57:21  来源:鹊医典    

导读生活中,不少人体检时查出高血压,却没出现明显不适,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患病;还有患者确诊后,不清楚该吃什么来辅助控压,担心饮食不当加重病情。其实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合理饮食能帮患者稳定血压。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科学应对高血压。

  生活中,不少人体检时查出高血压,却没出现明显不适,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患病;还有患者确诊后,不清楚该吃什么来辅助控压,担心饮食不当加重病情。其实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合理饮食能帮患者稳定血压。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科学应对高血压。

1_new.png

  高血压是如何引起的?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占90%-95%)和继发性,前者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后者由特定疾病引发,具体可从四类原因展开:

  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增加患病风险

  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子女患病概率会比普通人高2-3倍。这是因为遗传会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比如血管弹性较差、对钠的代谢能力弱,导致血压更容易升高。这类人群即便生活习惯良好,也需更早关注血压,定期监测(建议20岁后每年测1-2次)。

  2.不良生活习惯:后天因素是主要诱因

  高盐饮食:长期吃腌制食品、炒菜放太多盐,会导致体内钠含量超标,引发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

  肥胖与缺乏运动:体重超标(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且脂肪堆积会影响血管弹性;长期久坐、不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血管壁弹性下降;

  吸烟与饮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损伤血管内皮;长期过量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20g)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波动,增加高血压风险。

  3.年龄与激素变化:随年龄增长风险升高

  40岁后,血管壁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增加,血压易随之升高;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管保护作用减弱,也会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这也是中老年人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

  4.继发性因素:由特定疾病引发

  少数高血压由疾病导致,如肾脏疾病(肾炎、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缺氧刺激血压升高)等。这类高血压需先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2_new.png

  高血压患者适合吃什么?

  高血压患者饮食核心是“低盐、高钾、高纤维、低脂”,推荐四类适宜食材,既能辅助控压,又能保护血管,具体可从食材选择与搭配展开:

  1.高钾食材:帮助排出体内多余钠

  钾能促进钠的排出,减轻水钠潴留,辅助降低血压。推荐:

  蔬菜:菠菜、芹菜、土豆、西兰花(每100克含钾200-500mg),可清炒、凉拌或煮汤,比如芹菜炒豆干、菠菜鸡蛋汤;

  水果:香蕉、橙子、猕猴桃(每100克含钾250-400mg),每天吃200-350克,避免果汁(含糖量高),直接吃鲜果更健康。

  2.高纤维食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纤维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弹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风险。推荐:

  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每100克膳食纤维含量3-8g),可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比如早餐吃燕麦粥,晚餐用糙米饭替代白米饭;

  豆类:黑豆、红豆、鹰嘴豆(每100克膳食纤维含量15-20g),可煮成杂粮粥或做成豆馅,既能补纤维,又能补充优质蛋白。

  3.优质蛋白食材:保护血管且低脂

  选择低脂高蛋白食材,避免加重血管负担。推荐:

  鱼类:三文鱼、鳕鱼、鲈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调节血脂),每周吃2-3次,清蒸或烤,避免油炸;

  禽肉:去皮鸡胸肉、鸭肉(每100克蛋白质含量20-25g,脂肪含量低),可做成鸡肉沙拉、鸭肉汤,减少红肉(猪、牛肉)摄入。

  4.辅助控压食材:温和调理血压

  部分食材含特殊成分,能辅助稳定血压。推荐:

  洋葱:含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可凉拌或炒鸡蛋;

  大蒜:含大蒜素,能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可生吃(每天1-2瓣,切碎后放置10分钟再吃,激活大蒜素)或炒菜调味。


饮食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