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

2025-09-09 14:08:57  来源:鹊医典    

导读甘草是中药里的“常客”,不仅常作为复方中药的“调和剂”,日常也有人用它泡水缓解咽喉不适,甚至在零食、甜品中作为调味剂。但很多人只知甘草“有用”,却不清楚它具体能发挥哪些功效,也容易忽视长期或不当食用的风险。下面就详细解析甘草的功效作用,以及必须注意的食用细节,帮助大家科学使用这一常见中药材。

  甘草是中药里的“常客”,不仅常作为复方中药的“调和剂”,日常也有人用它泡水缓解咽喉不适,甚至在零食、甜品中作为调味剂。但很多人只知甘草“有用”,却不清楚它具体能发挥哪些功效,也容易忽视长期或不当食用的风险。下面就详细解析甘草的功效作用,以及必须注意的食用细节,帮助大家科学使用这一常见中药材。

1_new.png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医认为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功效兼具“调理”与“缓解”,核心作用集中在四方面,且药食两用场景均适用:

  1.补脾益气,改善气虚乏力

  甘草能补养脾胃之气,对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腹胀、大便稀溏,以及气虚引起的全身乏力、精神不济、少气懒言有辅助改善作用。比如日常因劳累或饮食不规律出现轻微乏力时,用3-5克甘草搭配5颗红枣泡水喝,能温和补气;在中药方剂中,甘草也常与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搭配,增强健脾益气的效果,适合长期脾胃虚弱人群调理。

  2.清热解毒,缓解“上火”症状

  甘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其擅长缓解咽喉部位的“热证”,比如风热感冒引发的咽喉肿痛、口干咽燥,或因熬夜、吃辛辣食物导致的口舌生疮、咽喉不适。可将3克甘草与5克金银花、3克菊花一同泡水,清热效果更明显;外用时(如甘草煮水漱口),还能辅助减轻口腔炎症、牙龈肿痛,温和无刺激,适合儿童或体质敏感人群。

  3.润肺止咳,适配多种咳嗽

  甘草能润肺祛痰、缓解咳嗽,且对不同类型的咳嗽有一定适配性:对风寒咳嗽(痰白清稀、怕冷),可搭配生姜、陈皮煮水,温肺止咳;对风热咳嗽(痰黄黏稠、咽喉痛),搭配桑叶、枇杷叶,清热止咳;对干咳少痰(如秋季燥咳),搭配麦冬、玉竹,润肺润燥。日常轻微咳嗽时,单味甘草泡水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尤其适合无明显寒热倾向的咳嗽。

  4.调和诸药,平衡药性

  在中药复方中,甘草被称为“国老”,核心作用是“调和药性”——既能缓和其他药材的烈性(如减轻附子、干姜的热性,避免上火;降低大黄、芒硝的寒性,保护脾胃),又能让不同药材的功效更协调,减少对身体的刺激。比如在治疗感冒的方剂中加入甘草,可减轻解表药对肠胃的影响;在补益方剂中加入甘草,能让滋补效果更温和,避免虚不受补。

2_new.png

  吃甘草有什么注意事项?

  甘草虽温和实用,但“过则为害”,尤其需注意“用量”“时长”和“人群适配”,核心注意事项有四点:

  1.严格控制用量,避免长期食用

  甘草每日用量建议不超过3-6克(约3-5片干品),过量食用(如每天超过10克)或长期食用(连续超过2周),其含有的甘草酸可能在体内转化为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引发血压升高、下肢水肿,甚至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乏力、肌肉萎缩)。日常泡水建议每周喝2-3次,每次3克即可,不可当作日常饮用水长期饮用。

  2.特定人群需禁用或慎用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严格禁用,甘草的水钠潴留作用会加重病情,可能导致血压骤升或心脏负担增加;肾病患者(如肾炎、肾衰竭)需慎用,甘草的代谢产物需经肾脏排出,可能加重肾脏损伤;孕妇需慎用,甘草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过量食用有诱发宫缩的风险,若需使用需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也需注意,甘草味甜,部分市售甘草制品(如甘草糖)添加了糖分,可能影响血糖。

  3.避免与“禁忌药材/食物”同用

  中药配伍中,甘草有“十八反”禁忌——不宜与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用,这些药材与甘草同服可能产生毒性,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日常食用时,也需避免与高盐食物(如咸菜、腊肉)大量同食,高盐会加重水钠潴留,与甘草的副作用叠加,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4.区分“药用”与“食用”,不盲目替代药物

  甘草的“食疗作用”仅适合轻微不适(如轻微咳嗽、咽喉干),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如咳嗽超过1周、咽喉肿痛加重),或出现明确病症(如感冒发热、胃炎),需及时就医,不可用甘草泡水替代药物治疗;购买甘草时,需选择正规药店的药用甘草,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用甘草”(可能添加防腐剂、甜味剂),确保安全性。


饮食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