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茯苓是树根吗?土茯苓应该搭配哪些食材食用?

2025-10-11 14:15:19  来源:鹊医典    

导读在南方山林的灌木丛中,常能见到一种结节状的粗壮根茎,它就是土茯苓。因其外形酷似树根,很多人初见时都会误以为它是普通树根,实则是中医里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在祛湿、解毒方面有独特作用。不少人想通过土茯苓调理身体,却不清楚它的真实属性,也不知道该搭配哪些食材才能更好发挥功效。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正确认识土茯苓。

  在南方山林的灌木丛中,常能见到一种结节状的粗壮根茎,它就是土茯苓。因其外形酷似树根,很多人初见时都会误以为它是普通树根,实则是中医里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在祛湿、解毒方面有独特作用。不少人想通过土茯苓调理身体,却不清楚它的真实属性,也不知道该搭配哪些食材才能更好发挥功效。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正确认识土茯苓。

1_new.png

  土茯苓是树根吗?

  土茯苓不是树根,它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虽外形与树根相似,但在植物分类、形态特征、功效用途上与树根有本质区别,具体可从三方面展开:

  1.植物分类:根茎vs树根

  从植物学角度看,土茯苓属于“根茎”——是植物地下茎的变态形式,具有节和节间,能储存养分、繁殖新株;而树根是植物的地下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无明显节状结构。土茯苓的地下部分有明显的结节,断面呈白色或淡棕色,质地略韧;树根则多为圆柱形,断面颜色较深,质地更坚硬,且不同树木的树根形态差异极大,与土茯苓的结节状特征截然不同。

  2.形态特征:独特结节,断面有纹理

  土茯苓的外形有鲜明辨识度:干燥后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隆起结节,结节上常带有残留的须根;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呈类白色至淡棕色,有细密的纤维状纹理,闻起来有淡淡的土腥味。而普通树根(如杨树根、柳树根)表面多光滑或有纵裂,无明显结节,断面纹理粗糙,且无土茯苓特有的纤维质感,两者通过外观和断面很容易区分。

  3.功效用途:药食同源vs无养生价值

  土茯苓是明确的药食同源食材,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改善湿热淋浊、肢体拘挛、痈肿疮毒等问题,日常还能用来煲汤、煮水,兼具养生与食用价值。而普通树根大多无明确养生功效,部分树木的树根(如有毒树种)甚至含有有害物质,不可食用,仅少数树种的树根(如葛根)有食用价值,但与土茯苓的功效定位完全不同。

2_new.png

  土茯苓应该搭配哪些食材食用?

  土茯苓的搭配需围绕“增强祛湿、解毒、滋补”的功效展开,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配食材,推荐三种经典搭配,覆盖汤品场景,兼顾口感与养生效果:

  1.祛湿解毒款:土茯苓搭配赤小豆、薏米(适合湿热体质)

  赤小豆、薏米是经典的祛湿食材,与土茯苓搭配能强化祛湿效果,同时中和薏米的寒性。取土茯苓200克(切片)、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提前浸泡1小时)、猪骨300克;猪骨焯水去血沫,与土茯苓、赤小豆、薏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这道汤品能有效排出体内湿热,改善皮肤油腻、口苦、小便黄赤等问题,适合夏季或湿热体质人群食用。

  2.滋补通关节款:土茯苓搭配栗子、猪骨(适合关节不适人群)

  栗子能补肾强筋,猪骨富含蛋白质,与土茯苓搭配既能滋补身体,又能辅助改善关节拘挛、腰膝酸痛。取土茯苓150克(切片)、栗子10颗(去壳)、猪骨300克、生姜3片;猪骨焯水后与其他食材一同放入砂锅,加清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汤品鲜香浓郁,土茯苓的通利关节与栗子的强筋健骨相辅相成,适合中老年人或长期久坐导致关节不适的人群,秋冬食用还能温补身体。

  3.清热润燥款:土茯苓搭配百合、莲子(适合湿热兼阴虚人群)

  百合、莲子能清热润燥、养心安神,与土茯苓搭配可避免祛湿过度导致的身体干燥。取土茯苓150克(切片)、百合30克、莲子30克(去芯)、瘦肉200克;瘦肉切块焯水,与食材一同炖1.5小时,加盐调味。这道汤品清淡不油腻,既能去除体内湿热,又能缓解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适合湿热体质同时伴有阴虚燥热的人群,四季均可食用。


饮食推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