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拔罐是中医传统养生疗法之一,通过罐内负压吸附皮肤,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深受人们喜爱。但要发挥其养生功效,需掌握正确方法,同时控制好频率。下面就来了解如何拔罐才能养生,以及多久一次合适。
拔罐是中医传统养生疗法之一,通过罐内负压吸附皮肤,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深受人们喜爱。但要发挥其养生功效,需掌握正确方法,同时控制好频率。下面就来了解如何拔罐才能养生,以及多久一次合适。

如何拔罐才能养生?
拔罐养生需遵循“辨证选穴、操作规范”的原则,结合体质和需求调整。
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部位。比如外感风寒、颈肩酸痛者,可在大椎穴(颈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肩井穴(肩部最高处)拔罐;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选取中脘穴(肚脐上4寸)、足三里穴拔罐。背部的膀胱经是常用的拔罐区域,对调理全身机能有帮助。
其次,操作时要注意方法。罐具选择上,初次拔罐可选小号玻璃罐,便于控制。拔罐前需清洁皮肤,涂抹少量润滑油以防拔罐时损伤皮肤。点火时动作要快,避免烫伤,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留罐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出现水泡。拔罐后24小时内不要洗澡,尤其避免冷水刺激,以防寒气入侵。另外,皮肤过敏、有破损,或处于孕期、月经期的女性,以及高热、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拔罐。

拔罐多久一次合适?
拔罐频率需根据体质、拔罐目的及皮肤反应来定,以“皮肤恢复、身体适应”为前提。
健康成年人若以日常养生、调理身体为目的,建议每周1次即可。拔罐会使局部皮肤出现瘀紫,这是正常现象,待瘀紫消退后再进行下次拔罐,通常需要5-7天。
体质较弱或老年人,皮肤恢复较慢,建议每2周1次,且留罐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避免过度耗伤正气。
若针对寒湿较重、局部疼痛等问题,可在初期每周1次,连续2-3次后,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调整为每1-2周1次。如果拔罐后皮肤出现水泡、破损,需等完全愈合后再进行,且下次拔罐时避开该部位。
总之,拔罐养生的关键是“适度适量、因人而异”,结合自身感受和皮肤状态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