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到“竹茹”,不少人会因“茹”字联想到蘑菇这类菌菇食材,甚至会疑惑:它是不是生长在竹子上的特殊蘑菇?其实竹茹与蘑菇毫无关联,而是来自竹子的独特养生食材。但很多人既不清楚它的真实来源,也不了解它在调理身体方面的作用,常将其与其他食材混淆。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认识这颗“来自竹子的养生好物”。
提到“竹茹”,不少人会因“茹”字联想到蘑菇这类菌菇食材,甚至会疑惑:它是不是生长在竹子上的特殊蘑菇?其实竹茹与蘑菇毫无关联,而是来自竹子的独特养生食材。但很多人既不清楚它的真实来源,也不了解它在调理身体方面的作用,常将其与其他食材混淆。下面就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带大家认识这颗“来自竹子的养生好物”。

竹茹是蘑菇吗?
竹茹不是蘑菇,它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加工品,从来源、形态、属性三方面可明确与蘑菇的区别,避免认知混淆:
1.来源:取自竹子茎秆,非菌菇类
竹茹的原料是新鲜竹子的茎秆,而非菌菇的子实体。采集时需选取生长健壮的竹子,剥去外层坚硬的青皮,再用刀刮取茎秆中间层的柔软纤维(即竹茹),之后经晾晒、整理制成干燥的竹茹丝或竹茹团。而蘑菇属于真菌界,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多生长在腐木、土壤中,二者来源完全不同,一个是植物加工品,一个是真菌,本质属性差异显著。
2.形态:纤维状质地,无蘑菇特征
干燥的竹茹呈不规则的卷曲带状或丝团状,颜色为黄绿色、淡黄白色或黄棕色,表面有细微的纵纹,质地轻盈、柔软且有韧性,不易折断,闻起来有淡淡的竹子清香。而蘑菇多呈伞状、块状或耳状,有菌盖、菌柄等典型结构,质地或脆或韧,味道多为菌菇特有的鲜味,二者从外观、质地到气味均无相似之处,肉眼即可轻松区分。
3.加工:物理刮取晾晒,无发酵过程
竹茹的加工仅需物理处理:刮取竹纤维后去除杂质,直接晾晒至干燥即可,无需发酵、培育等菌菇类食材常见的加工步骤;而蘑菇的生产需要培养基培育、菌丝生长、子实体成熟等复杂过程,部分干制蘑菇还需经过烘干、腌制等处理。加工方式的差异,进一步说明竹茹与蘑菇分属不同类别,不存在关联。

竹茹有哪些功效作用?
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心、胆经,核心功效围绕“清热、化痰、止呕、除烦”展开,尤其适合体内有热、痰湿或气机不畅的人群,具体可从四方面详细说明:
1.清热化痰:改善肺热痰多
竹茹能清泻肺热、化解痰湿,对肺热或痰热导致的咳嗽、咳痰有显著缓解作用。比如感冒后期肺热残留,出现咳嗽频繁、痰液黄稠难咳,或长期吸烟导致的咽喉干痒、咳痰黏腻,竹茹可通过清热化痰,让痰液变稀薄易排出,减轻咳嗽症状。常与枇杷叶、川贝母搭配煮水,增强清热化痰效果,尤其适合夏季或干燥季节肺热人群。
2.除烦止呕:缓解胃热呕吐与心烦
这是竹茹最具代表性的功效之一:一方面,针对胃热引发的呕吐,如吃过多辛辣、油腻食物后出现的恶心呕吐,或妊娠早期因胃热导致的孕吐(无明显虚寒症状者),竹茹能清胃热、和胃降逆,减轻呕吐反应,常与生姜、陈皮搭配,中和寒性的同时增强止呕效果;另一方面,对热病后期或熬夜导致的心烦失眠、烦躁不安,竹茹能清心除烦,帮助平复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可与百合、莲子心同煮水饮用。
3.凉血止血:辅助改善血热出血
竹茹性微寒,有轻微的凉血止血作用,适合血热导致的轻微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伴随牙龈红肿、口干)、鼻出血(天气干燥或熬夜后频繁发作),或女性血热引起的经期提前、经量偏多(经血鲜红、伴随心烦)。可将竹茹煮水后漱口(改善牙龈出血),或与白茅根、生地搭配煮水饮用,辅助凉血止血,且药性温和,不会过度损伤正气。
4.安胎:针对妊娠胃热与胎动不安
中医认为竹茹有“安胎”的辅助作用,尤其适合妊娠期间因胃热导致的孕吐严重、心烦不安,或轻微胎动频繁(排除其他病理因素,且无虚寒症状)的孕妇。它能通过清胃热、除心烦,缓解孕期不适,间接起到稳定胎气的作用,但孕妇食用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干品每次5-10克),并搭配生姜、红枣等温和食材,避免寒性损伤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