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西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系政府举办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39年,原名西康卫生院,1956年改为西昌专区医院,1968年更名为西昌地区医院,1979年5月1日定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详细介绍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西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系政府举办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939年,原名西康卫生院,1956年改为西昌专区医院,1968年更名为西昌地区医院,1979年5月1日定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现设院本部(顺城街院区)、长安院区、马道院区,总占地116.13亩,开放床位1600余张。2023年1月,新院区危急重症综合救治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新院区总用地约300亩,建成后将达到2000张床位规模。医院职工人数317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85人,高级职称328人,各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5人。医院拥有GE3.0T核磁共振、医科达直线加速器、飞利浦血管造影系统、西门子双源CT、迈柯唯体外膜肺、16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等先进的设备。

  医院于2008年11月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成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最早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本地区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任务。是卫生部紧急救援网络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凉山临床教学培训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直管)、川北医学院教学医院、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集团)网络医院、凉山州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系统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集团)凉山州分院。对接三级医院远程医疗4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对接医院8所,专科联盟对接医院21所。

  医院现有37个临床科室,34个护理单元,10个医技科室。拥有儿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胸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肝胆胰胃肠外科、医学影像、护理、妇产科、肿瘤科、泌尿外科等1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27个州级重点专科。医院是第一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拥有全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等8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和1个省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2023年成为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近年来,医院以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为导向,以“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麻醉普及化”为目标,不断开展新技术,打造区域危急重症医疗高地,集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医疗中心,是全州唯一一家齐备“五大中心”的综合性医院,建成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四川省三星智慧医院,是凉山州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同时,以“五大中心”为引领,推动专科、专病规范化建设,成为国家二级癫痫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高血压达标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光明中心、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肺小结节全程管理中心、凉山州蛇伤救治中心、凉山州癌防中心等多个专病医疗中心。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构建伤口造口护理新模式,改善老年患者就医体验》被评为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同时被人民网·人民健康聘请入驻“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平台。

  全院职工秉承“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坚持“仁医仁术,同心同德”的院训,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医疗服务质量和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努力构建“医疗服务放心医院,民族团结模范医院”。


特色科室
儿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血液内科
感染内科
肾内科
老年病科
普外科
胸外科
甲状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妇产科
骨科
皮肤科
眼科
耳鼻喉科
口腔科
中医科
康复医学科
疼痛科
核医学科
病理科
医生推荐
就医指引

                    
来院路线
  乘坐1路、3路、4路、5路、9路、10路、16路、22路公交车可直达,站名:州一医院、大水井
联系我们
医院电话: 0834-3246000
医院地址: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下顺城街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