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简介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镇远专署人民政府卫生院,1956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医院正式更名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简称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详细介绍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镇远专署人民政府卫生院,1956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医院正式更名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简称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始终秉承“自强、博爱、求真、创新”的院训,努力打造成为医、教、研、管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现代化管理智慧医院。下属医疗机构有黔东南州公共卫生应急中心(传染病医院)、黔东南州儿童医院、黔东南州妇幼保健院、黔东南州肿瘤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国家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是贵州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和湖南医药学院教学基地。

  目前医院医疗用房面积达16万平米。公立医院改革核定编制床位为160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0张,医院拥有临床医技59个专业,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产前诊断分中心、黔东南州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黔东南州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中国创伤救治中心、国家级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救治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房颤救治中心、中国癫痫治疗中心等多学科合作治疗中心;有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呼吸内科、骨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十个省级建设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5个专业规培基地等。2022年门急诊量81.99万余人次,年住院收治病人7.11万余人次,年手术3.5万余台。

  医院积极推进高质量建设,坚持“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化转变,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提升为重点。积极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建强建好人才队伍,大力强化学科建设,推动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倾力打造智慧医院,打造5G医疗,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深化平安医院建设。依托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合作,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优势专科。每年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高精尖诊疗设备,促进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支持优势学科发展,促进学科升级和优质学科资源整合。

  目前,全院在岗职工2382人,正高职称84人,副高职称180人,博士生4人,硕士研究生137人,设有1个博士工作站。全国劳动模范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3人,州管专家15人。

  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荣获贵州省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贵州省妇女联合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2年度贵州省巾帼文明岗”、黔东南州“工人先锋号”,其中14名医务人员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50名援沪医疗队员获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通报表扬,179名援筑援毕人员获得通报表扬,医务人员相继获得国家、省、州先进个人奖项达300余项次。

  医院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建院,将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组团式帮扶、精准扶贫、医德医风等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承担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以公立医院改革和服务群众为中心,努力抓重点、补短板、补弱项、强优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有效落实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工作,形成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化医院。


特色科室
儿科
其他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心血管内科
血液内科
感染内科
肾内科
老年病科
高压氧科
胸外科
神经外科
胃肠外科
乳腺外科
甲状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肛肠外科
妇科
产科
骨科
全科医疗科
医生推荐
就医指引

                    
来院路线
  市内可乘坐12路、18路、1路、21路、2路、5路、6路、7路、9路公交车到达。
联系我们
医院电话: 0855-8218790
医院地址:
贵州省凯里市韶山南路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