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表现
2025-06-19 10:18:27 来源:鹊医典
导读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其症状在早期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其症状在早期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身高变矮、驼背
骨质疏松患者若发生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好发于胸椎和腰椎的交界区域,即胸腰段。随着多个椎体逐渐受压变形,患者的身高会明显缩短,严重者可能比年轻时降低三到六厘米。同时,由于脊椎前部塌陷而后部相对完整,脊柱会逐渐向前弯曲变形,形成明显的驼背畸形。
2.慢性疼痛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腰背部区域,这种疼痛往往在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患者久站、久坐或反复弯腰时,脊柱承受的压力增加,会导致疼痛症状明显加剧。
3.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包括脊椎、髋部的股骨颈、腕部的桡骨远端以及肋骨等,这些部位即使在轻微外力作用下也可能发生骨折,比如从站立高度跌倒、弯腰搬提重物,甚至剧烈咳嗽或打喷嚏都可能成为诱因。
4.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引发的持续性疼痛或已发生的骨折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导致行走、站立、翻身甚至简单的体位变换都变得十分困难。这种活动受限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可能迫使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而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反而会加速骨量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活动减少导致骨骼承受的机械刺激减弱,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程度,使骨骼变得更加脆弱,骨折风险持续升高。
早期预防和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若已确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预防跌倒。